会员书架
首页 > 社交要读心理学:交际应酬与为人处世中的心理策略 > 第六章 社交中的心理应对(四)

第六章 社交中的心理应对(四)(第2/9页)

目录 加书签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留有一个空间来容纳对方所讲的话,当你完全听完对方的话后,心里应该有了打算,该怎样说服对方、拒绝对方,而又不给对方难堪!

    举例来说:你自己的心目中,已经有了一个理想的高尔夫球场,正想前往报名参加时,一位朋友,很热心的向你推荐另一个球场,并极力邀请你一同前往报名。此时,你一定会左思右想、犹豫不决。

    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想法,这时你就应该说:“我想另外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高尔夫球场。你尽管高高兴兴地去报名吧!我还是很感谢你,那么热心地把你认为最好的高尔夫球场推荐给我。我想,总有一天,我会成为它的访客的。”

    在此你必须注意的是:即使自己已经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尔夫球场的成员,也不可任意批评其他球场的不好。你只能客观地建议他说:“我们两人都各自参加了风格不同的高尔夫球场,哪天我们也来交换享受一下不同的乐趣,如何?”

    这样客观而含蓄的推荐,对方一定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,且也有助于建立彼此更深厚的友谊,以后你再打高夫尔球,心情一定是格外愉快,说不定由于你的“不否定”对方的看法,而能够让对方“肯定”你的主张。这是因为你替对方预留了一个退路,而对方也能欣然地利用了它。

    (三)说“不”的几个诀窍

    生活中,常有这样的场面:一个品行不端的熟人向你借钱,但你心里明白,把钱借给他后便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。一个熟悉的推销商向你推销一种你并不太需要的商品,或者照他的价格买下来还会吃亏。诸如此类的事必定你会加以拒绝,可是拒绝之后就会断了交情,被人误会,甚至种下仇恨的因素。

    要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,就需要运用理智,巧妙地加以回绝。

    有这样的一个例子:在某大型跨国公司的一次会议上,公司董事长拿出了一个为该公司的新产品设计的形象标志,征求大家意见。该标志的主题是旭日。董事长说:“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旗。日本人见了一定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。”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这个设计,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说:“我不同意这个设计。这个设计与日本国旗很相似,日本人喜欢。然而,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是中国广大的消费者,他们也会联想到日本的国旗,就不会产生好感,就会不买我们的产品。这不是与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营业计划相抵触吗?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。”

    “天啊!你的话高明极了!”董事长叫了起来。

    向有权威的人士表示反对或拒绝,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,还要注意技巧。以下几点建议,或许会使你受益于尴尬之时,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。

    1. 尽可能以最为友好、最热情的方式加以拒绝。比如别人邀请你参加一项活动,而你实在没空,抽不开身去,就可以先恭维一番,如“对你的邀请我感到万分荣幸”,然后讲出不能趋身前往的理由,别人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快了。而你若不加解释就回绝,别人会对你产生“架子大”的印象,对今后的往来不利。

    2. 不要只针对一个人。假设你是供销科长,面对其他厂的推销员上门推销原料,而你厂已不需要,你若直接回绝就会对今后往来带来不利。你可以这样对他说:“我们厂已与××厂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。厂里规定暂不用其他厂的原料。我也应按照规定办。”因为你讲的是任何单位,就不仅仅针对对方一个人了,他也不会埋怨你的。

    3. 让对方明白你是赞同的。某民航售票员面对大批的订票常常要回绝不少人的请求。她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:“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乘坐飞机,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,使你们如愿以偿,但票已订完了,实在无能为力。欢迎你们下次能乘坐我们的飞机。”这一番话说完,旅客们再也提不出意见了。

    第4节 如何面对别人的指责

    麦金莱任美国总统时,因一项人事调动而遭到许多议员政客的强烈指责。在接受代表质询时,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、粗声粗气地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。但麦金莱却若无其事地一声不吭,听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,然后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:“你现在怒气该平和了吧?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责问我的,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……”说罢,那位气势汹汹的议员只得羞愧地低下了头。

    的确,在生活中,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抱怨的事常可碰到。遭人指责抱怨,是件极不愉快的事,有时会使人觉得很尴尬,尤其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受到指责,更是不堪忍受。但从提高一个人的处世修养角度讲,无论你遇到哪种情况的指责,都应该从容不迫,对者有则改之,错者加以耐心解释,泰然处之。为摆脱指责的尴尬局面,不妨采纳心理学家提出的以下建议:

    (一)保持冷静

    被人指责总是不愉快的。面对使你十分难堪的指责时,要保持冷静,最好暂时忍耐住,并做出乐于倾听的表示。不管你是否赞同,都要待听完后再做分辩。因对方的一两句刺耳的话,就按捺不住,激动起来,硬碰硬,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还易将问题搞僵,将主动变为被动。

    (二)让对方亮明观点

    有些指责者在指责别人时,往往似是

加入书签
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

目录 加书签
返回顶部